「氣」統率經絡循行

(資料來源:  游敬倫醫師著:「不運動,當然會生病」,新自然主義出版社)

談到呼吸、氣的鍛練對健康的優點,就不得不將中國獨有的人體生理理論─「經絡循行」的學說,略做簡單說明。

用砭石、艾炳來治療疾病的方法,歷史學家已將之推到史前時代。大部分的教科書上都說道,先民在長期疾病與醫療的體驗中發現,當人體遇到疾病時,只要在體表的某些特定部位予以刺激,一些不適的症狀竟能隨之緩解或痊癒,經過長時期體驗,便形成了穴道的概念並發展成經絡的理論。

有趣的是這樣的經驗唯獨在中國發生,在其地方文明雖有了解到人體某些治療點的存在,卻未發展出完整的理論。近來,有更多的人相信,經絡是古代某些人具有獨特的自我感知,能夠感受到人體某些部位特有的經絡傳導感覺,某些人在經過氣功鍛練後,也因為「氣感」的存在,而感受到氣隨著經絡循行的存在。武俠小說裏常提到的打通任督二脈,應該就是有感知性的經脈循行出現在人體任脈與督脈的意思吧。

完整的經絡學說,在中國最早的醫典黃帝「內經」便已詳細記載。此書約成於西漢初年,距今約有二千二百年。人體經脈,主要分布於上肢者有六經、下肢者有六經,共計十二正經,經脈分布範圍不限於四肢,偏遠頭面軀斡。於身體前後有任脈、督脈,另有橫向連絡的陰蹻、陽蹻、陰維、陽維、衝脈、帶脈,被稱為奇經八脈。

「經脈」是氣血循行的主幹,「絡脈」則是原自於經脈的小分支,常作橫向行走,反覆分支到後來,多不可勝數、分布無所不及。經絡上氣更加集並出於身體表面的部位,則為「腧穴」,即一般常說的穴道。

人體氣的傳導,主要便在經絡上進行。人體的氣愈強,經絡的循行便愈順暢,身體的每一個組織部位,都因此得到良好的循環與營養,疾病便不容易發生。相對的,如果經絡循行受到阻塞,氣便受到阻滯,疾病於是發生,輕微時,人體自癒的力量可以逐漸自行修復,嚴重時,便得藉由醫療的行為方能奏效。針灸、推拿、按摩乃至許多藥物治療的效果,在中醫理論來說,均在於此。

因此,在傳統養生保健的觀念中,如果能把氣練好,如果能維持氣的強旺,便能使經絡循行維持順暢,乃至百病不生,得到袪病強身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