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義:痛風為高尿酸血症造成尿酸鹽結晶沉澱的代謝性疾病。
高尿酸血症:血中尿酸濃度(不是尿中)高於正常值。
1.目前正常值認為不要高於6.0mg/dl(每100cc血中不要高於 6.0毫克)。
2.高尿酸血症的原因:
(1).人體產生或攝取過多尿酸前驅物(普林purine)。
(2).人體排出尿酸過少(主要由腎臟排出)。
3.或前兩者原因都有(稱為綜合型);而第二種的情形最多。
尿酸鹽結晶沉澱:尿酸鹽結晶的成分為monosodium urate,它超過血中的飽和濃度就會開始沉澱。
代謝性疾病:尿酸鹽結晶的一旦開始沉澱,會在人體所有組織及器官堆積,其結果有:
1.急性關節及其軟組織發炎(我們常認知的痛風急性發作,或狹義的痛風)。
2.慢性關節及其軟組織病變。
3.慢性臟器組織病變(常見有腎小管阻塞、心血管、腦血管阻塞);而第一,二,三種即為廣義的痛風,所以痛風如同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、脂高膽固醇血症、是一種「代謝性疾病」。
常見的問題(1): 為什麼有人血中尿酸濃度很高,卻沒有發生痛風?因為每一個人血液的酸鹼度不一樣,所以尿酸的溶解度也隨之不一樣;而沒有尿酸鹽結晶沉澱,就不會造成痛風。有研究指出男性血中尿酸濃度介於7.0-8.9mg/dl,約有0.5%的人會在1年內發生痛風;而血中尿酸濃度超過9.0mg/dl,約有4.9%的人會在1年內發生痛風。
常見的問題(2): 為什麼有人血中尿酸濃度正常,卻發生痛風?答案可能與問題(1)一樣;也可能誤解尿酸濃度正常的定義;也可能因為在痛風發作時,腎臟會增加尿酸的排出。
尿酸從何處來?
內生性(佔約85%):人體內細胞死亡後,細胞中的核酸經過代謝後即為尿酸。(普林為核酸的基本構造之一)
外來性(佔約15%):吃進身體後,食物中的細胞經代謝所產生。
尿酸往何處去?
主要由腎臟排出:約75%。
部分隨汗中排出:約25%。
什麼人容易發生痛風?
從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來分析:
1.人體產生或攝取過多尿酸前驅物(普林purine):飲食無節制、肥胖、乾癬、血液疾病、惡性腫瘤、先天性HGPRT,PRPP酵素缺損等。
2.人體排出尿酸過少(主要由腎臟排出);個人體質、慢性腎病、藥物引起(常見有aspirin,利尿劑,抗結核藥等)。
3.其他原因:男性,中年,有家族史,過度喝酒,快速體重增加或減少,過度運動。
痛風如何診斷?
最正確標準為在顯微鏡找到尿酸鹽結晶。但由於需要在病人的身體中,作此侵犯性的檢查,在臨床上常常無法做到;而且即使做了檢查,也需要有必須的設備及有經驗的專業人員,才能正確的找到尿酸鹽結晶;因此比較不確定的診斷標準將會繼續的被使用。目前常使用1977年美國風濕協會痛風標準包括:
1.在關節液或痛風石中發現尿酸鹽結晶;或
2.在12項臨床、實驗室及X光發現中存在6項。
- 1次以上的急性關節炎發作
- 1天內發炎就達到高峰
- 單一關節炎發作
- 觀察到關節有發紅現象
- 大腳趾關節疼痛或腫脹
- 單側蹠趾關節發作
- 單側蹠關節發作
- 疑似有痛風石存在
- 高尿酸血症
- 關節液培養無細菌存在
- X光檢查發現非對稱性關節腫脹
- X光檢查發現有骨頭皮質下囊腫但無骨頭皮質侵蝕
存在6項:敏感度約87.6%、準確度約81.5%;存在7項:敏感度約74.1%、準確度約95.6%;(所以稱為不確定的診斷標準)
痛風如何治療?迅速終止急性關節炎發作:以抗發炎藥治療,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、秋水仙及類固醇。
預防另一次的急性關節炎發作:以低劑量非類固醇抗發炎藥、低劑量秋水仙預防;通常在尿酸值回復正常6個月內需要使用。
回復及維持血中尿酸值的正常:如果可以用飲食、正常而規律的生活作息、適度的運動、及標準的體重維持來控制及維持血中正常尿酸值的正常;否則即須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。
重要的觀念:痛風是可以治癒。因為尿酸鹽結晶是可逆的,只要維持血中尿酸值低於6.0mg/dl,身體內尿酸鹽結晶將會慢慢的溶解出來。
治療痛風失敗的原因:
- 診斷不正確
- 痛風患者不正確的認知
- 對於痛風患者衛教不足
- 痛風患者對於治療的服從性不足
- 痛風患者常伴有多重的疾病,增加治療的困難度
- 藥物的交互影響
- 目前降尿酸藥物的種類不多,以及使用的劑量常常不足
結語:
雖然臨床上正確診斷有一些困難,只要病患有耐心,正確診斷將不是問題。對於確定病患而言,只要了解它、接受它,並服從醫師的建議,痛風是可以治癒。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帶來的好處大於長期高尿酸血症造成的壞處。最後需定期抽血以了解血中尿酸值、腎功能或肝功能。